微軟作業系統的發展
初寫:2003.09.17, 更新日期:2020.04.26
 
作者:曾聖超老師
 
1981年,微軟從Seattle Computer手上買下了SCP-DOS,
將上面的作業系統改名為MS DOS(MicroSoft DOS)後,
開始DOS的發展(Stacey Reitz,1996)。

早期的DOS,是一種指令交談的介面(Interactive Instruction Interface),
就是那種全黑的螢幕背景,然後有個C:\等著你輸入指令的作業環境。
記憶體限制只有640KB的容量,
如果你要在DOS下,完成一份"中文"報告,
必須先執行呼叫載入中文系統的指令,
再去執行文書系統,如:PE2、慧星一號等文字編輯軟體。

然而,微軟的老闆Bill Gates憑著GE machine上使用BASIC語言的經驗,
重新打造MS DOS系統,發展在DOS作業平台上的視窗介面Windows。

1983年,"WIndows"視窗雛形誕生,儘管如此,
他的視窗系統仍然需要在DOS指令模式下,執行指令win來載入。
隨著DOS版本的發展,DOS4、DOS5、DOS6版的升級,
Windows的發展也持續伴隨,到了1990年,MS發展到Windows3.0版,
雖然版本進步,但是在視窗環境下,也都不成熟,
相關的軟體要在視窗下執行,都必須另外來購買,
所以,許多使用者回到指令模式的使用,仍擺脫不了需要學習指令的辛苦。

此時,市場勁敵蘋果公司-麥金塔(Macintosh)電腦,
是由Steven Job跟Brown在繼Lisa電腦後的一個新產品,
在1984年大賣而造成炫風(Ted Friedman,1997)。
1993年,Macintosh成功發展出視窗圖形介面(CGI)(Carlson,2004)。
Angelelli(1994)提到,雖然Macintosh成功使用圖形介面,大力發展滑鼠,
想造就使用者親和介面的電腦,但價格卻便宜,售價約一萬美元。
(Keywords: history of Macintosh's failure, site:edu )
且三種不同的Macintosh電腦卻使用三種不同的系統,
急於併吞市場的野心提早曝光。

然而,卻說明了,圖形介面是作業系統的主流。

在1995年,微軟也發現圖形介面的重要性,
蜇伏的野心讓微軟首先願意打破區隔,讓他們的MS Windows能夠在各家硬體上執行,
並積極整合在視窗圖形環境裡的應用軟體,
打造出第一個圖形作業系統Windows 95,
不但吃下應該具備的應用軟體環境,也成功地將作業系統多元化,
譬如:Windows95包含有中文輸入、編輯軟體(Notepad、WordPad)、畫圖軟體(小畫家)、音樂播放(CDplayer)等; 在從前DOS模式下,必須以指令執行或常駐的軟體,一一都被囊括進這個系統裡。
微軟的成功,歸咎於視窗圖形環境整合,和一開始不計較的無償推廣策略
(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,消費者是因為廠商競爭而受惠)。

這種發展模式,有點類似台灣早期某一家乳酸飲料的推廣策略,
開始免費請人來試喝,等到免費喝了一段時間後,
廠商才開始對這酸甜飲料收費,且逐漸提高費用,
因為有人已經習慣或者上癮,又喝不慣別種口味的飲料,於是大賺一筆。

接下來,讓我們看看微軟從最早的QDOS開始,發展至今的歷史:

1995年Windows 95 誕生,
1998年Windows 98,
2000年Windows 2000,
2001年出版的,改了名字叫Windows XP
2003年的Windows Server 2003,
2007最新版Vista,
比爾老大似乎把軟體發展速度越調越快,價格當然也越來越高。
以Windows XP來說,目前家用中文隨機版的價格約NT3465元(2012年),
且是一台電腦就得買一個版本才算合法,加上辦公室軟體Office,
2003中文專業版要台幣21000元(2012年)。
各位同學可能會說,我不知道這個啊!
各位在安裝電腦,在輸入完序號後,是否有一個畫面叫做「我同意」?
如果有仔細去看,一定可以瞭解。
但是,在台灣有多少使用者是符合真正合法版權使用呢?

或許有同學會說:「那不要用不就好!」
試問:「不用微軟,你會用什麼呢?」
家裡電腦使用Linux系統或非微軟作業系統的人數幾乎是個位數,甚至沒有。
大概可以瞭解,一般同學生活對於微軟Windows系統的依賴性!

可悲的是,廣大的教育界,居然長期幫微軟做教育訓練,
說實在,也是沒得選擇,因為台灣學校電腦裡頭安裝的幾乎都是微軟。
 
參考資料: